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災區物資救援全部


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認知障礙者室內導航選配系統進度

目前已經將實驗場地電學一到五樓的節點配置好,以及各個點之間的權重量測。
一樓:23個節點。
二樓:12個節點。
三樓:18個節點。
四樓:20個節點。
五樓:18個節點。
總共91個節點。
權重部分是以量測兩節點間的步行時間。

而每一樓層之間連接的部分為三處樓梯,與一電梯。

在環測的時候,發現幾個很麻煩的問題:
(一)方向性:因為是使用藍牙做為訊號的觸發,所以,不管使用者的行走方向,只要收到藍牙信
號就會觸發提示,這樣一來的話,作為導航的圖片就必須考慮多個方向的問題。
(二)指示箭頭:在複雜的建築結構中,箭頭的型式就無法以統一格式來應用。
(三)藍牙範圍:是經過實際的環測後,發現某些節點之間距離很短,很容易造成訊號的干擾。

量測權重部分:因為主要是想測試系統能否成功分辨電梯與樓梯的差異,進而規劃出最適合使用者的路徑。在計算樓梯部分的權重是紀錄爬一層樓梯所需的時間。而電梯部分也是這樣處理,不過電梯的使用並不是像走樓梯這樣的單純,電梯還需要考慮等電梯跟電梯門開關還有就是搭電梯的人數多寡,以上這些是我們在量測時疏忽的地方,要再重新量測。

小組討論用部落格

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

A flexible routing scheme for patients with topographical disorientation

http://www.jneuroengrehab.com/content/pdf/1743-0003-4-44.pdf

Methodology Open Access
A flexible routing scheme for patients with topographical
disorientation
Jorge Torres-Solis1,2,3 and Tom Chau*1,3

這篇論文大概是我這學期讀的最愉快的一篇。

論文主要是將dijkstra演算法應運到病患的路徑規劃上,在路徑規畫上需要考慮的除了如何快速又準確的到達目的地之外,也可以針對病患的特殊情形提供符合需求的路徑規畫,像是行動不便的患者,其路徑規畫就應該避開樓梯、下坡等的地方,還有對於光線亮暗有要求的患者其路徑規畫就應該避開那些昏暗照明不足的路段;還有一個很棒的應用就是,當某一個路段發生緊急事件像是發生火災,我們就可以將此路段的權重變大,使路徑規畫時能夠避開有危險的路段,這是很有用的功能,也是我在還沒有看論文前完全沒有想到的應用。太酷了!
還有就是這張圖了,在一開始想室內導航系統要怎麼做的時候,就有想過頂點的位置,一個樓層要放幾個頂點,看到這張圖之後就一目了然了,至少要這麼多個頂點吧!
總結一下,這篇論文為我們想要做的室內導航系統的演算法部分做了相當詳細的整哩,方便我們在進行研究與開發時參考,讓我們開發的方向更加明確。

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論文研讀

1.Stefan Carmien“End user programming and context responsiveness in handheld prompting systems for persons with cognitive disabilities and caregivers” CHI 2005, April 2–7, 2005, Portland, Oregon, USA.
2.Stefan Carmien” Task Support for People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s and Their Caregivers
這兩篇論文為同一作者,兩篇所提出的想法與系統是一樣的,第一篇主要是提出一個想法,就是針對認知障礙者所設計的輔具,除了要針對其設計出符合需求的輔具外,也需要為照顧認知障礙者的家人或社工社友善的使用者介面。論文上有提上大部份的輔具科技有高達百分之七十的機率被使用者放棄使用(Reimer-Reiss 2000),原因就是大多數輔具科技只能符合認知障礙者在一開始購買時的身心狀況,如果,認知障礙者因為病情加重或是使用環境改變,輔具科技就無法發揮應有的效果,反而會對認知障礙者造成負擔,如果要能根據使用者的狀況做出對應的調整,那是必要從負責照顧認知障礙者的家屬或是社工下手,所以,設計一套讓對於科技完全不熟悉的人也可以輕鬆使用的系統變得相當重要。
第二篇主要是以介紹作者所設計的系統,MAPS (Memory Aiding Prompting System) system,這套系統主要有兩個使用者介面,一個是給認知障礙所使用的工作提醒介面,是以PDA為主要的載具,主要是以圖片、文字與聲音的方式給予提醒,其中也有針對當使用者發生狀況時,可以用來尋求幫助的”panic button”;另一個則是用來編輯提醒內容的介面,主要的使用者為病人的家屬或是社工,是以桌上型PC為編輯器,其界面的設計為一般人熟悉的 Microsoft windows相去不遠,為的是使用者能更直覺的使用這套編輯系統。
此研究團隊也為驗證 MAPS system的成效找了一些受測者,提醒系統的受測者為六名中度認知障礙的高中學生(DSM-IV classified as 40-80 IQ),實驗方式是每個人給他一台裝有 MAPS系統的PDA,要求其根據PDA上的提示完成任務,任務為組裝塑膠飛機模型,而作者指出受測學生都能完成模型的組裝。再來就是編輯系統的介面測試,受測者為三名特教老師,實驗內容為設計 製作” Chinese noodle cookies”的提示,Chinese noodle cookies提示大概需要42個步驟,其中需要大量的聲音與圖片,所有的受測者在花費大約一小時左右的時間完成提示的設計。
這兩篇論文所設計出的系統與我們所做的工作提醒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我們可以達到即時即地的提醒。而對於作者所提到針對使用者家屬或社工設計編輯介面的必要性,我是大表贊同!經過這陣子與就輔員接洽還有上禮拜與學員家屬見面,深深體會到認知障礙者周邊的人對學員的影響有多大,輔具的設計除了要使用者覺得好用外,也要讓家人與社工覺得好用,這樣一來才會願意鼓勵學員使用,才會願意花時間去教學員使用,就像是教具一樣,如果做一名老師都不覺得這東西好用有用,那他會願意花時間去教自己的學生怎麼使用嗎?如果一個父母都不覺得好用的輔具科技,那他們會願意讓患有疾病的孩子使用嗎?我想這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整理~發現~

最近因為某些因素需要整理先前學長的研究,於是參考了學長的畢業論文( 洋洋灑灑的八十多頁! 暈 = ="),除了對學長的創意與技術感到欽佩之外,就是學長在認知障礙者輔具設計上的巧思;在動手研發產品前,最重要的是了解使用者的需求,透過與就輔員一次又一次的面談(有點像是廠商在開規格一樣。笑 ^^),還有實際體驗精障學員的工作內容,希望能研發出"較"能滿足其需求的產品,為什麼是"較"呢?因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而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設計出來的東西也只能希望它"較"能符合需求而不是完全達到要求;感覺說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那接下來就直接切入正題,介紹學長在設計上的巧思吧!
(1)QR Code 的使用,在日本 QR Code 不算是稀奇的東西,反而是隨處可見,但是,在台灣可就沒這麼稀鬆平常囉!況且是將它應運到輔具設計上,創意滿分(至少我一開始聽這可以這樣用的時候,有小小驚訝了一下!)。且之所以使用 QR Code 原因無它,成本低廉,就輔體制本身資源就已經是相當困乏,如果為了一個新技術成立而要花費其所剩無幾的經費,那這個技術將會被完全的否決,因為經費大都投入到第一線的助人工作中,重點就是,省錢、省錢、省錢。
(2)以 Mobile phone 做為輔具設計的主體(乍看之下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各位官們別著急!待小的向您娓娓道來!),試著回想一下,各位是如何分辨身心障礙者,除了身體外部明顯殘缺外,是不是靠那些外觀看起來有點奇特的輔具呢?(如助聽器、拐杖、輪椅等等的),當這些輔具被使用時在其他人的眼中就等於身心障礙者,這就是一種標籤化的現象;為了去標籤化這個理由,選定了 Mobile phone 作為設計的主體,畢竟各位不會在路上看到有人使用 Mobile phone 就認為他是身心障礙者而對其投以異樣眼光吧!(如果有的話,聽小的的勸告,您該去拜訪一下醫生了!)
上述的兩個想法,跟技術或是科技一點關係都沒有,有的只是以使用者的立場與需求下去思考而產生的"巧思"。
總結一下,我們所做的不是什麼科技研發,造福大眾的偉大工作;我們做的只是希望能減少精障學員與一般人之間差距的"良心"事業!(= =+)


只要對著 QR Code 按下快門即可,用起來夠簡單吧!


學長與學員正聚精會神的做實驗(一整個認真)




有美女陪伴的戶外實驗,幸福阿!(^^)

小印,正細心的教導學員操作輔具
(MR. 馬說,他也想有美女陪做實驗,機會來了 ^^)

RFID Supplement for Mobile-Based Life Log System